失意的時候老喜歡讀點“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的故事。
安卓端更是“重災區”,有一些網站甚至專門集納了“網遊不需實名認證合集”“不需實名認證遊戲導航”等。有些網遊,主流應用商店並未對其收錄、分發,但是這些遊戲在頁麵依然可以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一鍵下載至手機。
有行業人士提醒,不要下載違規遊戲,有可能暗含木馬病毒等。另外,即便有實名認證的網遊,多數無人臉識別係統,通過冒用成年人身份認證的情況屢見不鮮。之家了解到,3月1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再次公開征求意見,擬規定對網絡遊戲等服務設置青少年模式,對遊戲產品進行分類;製定關於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段、時長、消費上限等管理規定。
?網遊租號“很順暢”,“無防沉迷”甚至成賣點...“明明國家已經加強防沉迷管控措施了,為什麽我家孩子還是能天天打遊戲呢?”近段時間,家住廣州的劉女士感到十分困惑。
自己家裏剛上初一的女兒,總是每天放學回家就開始沉迷於《第五人格》,和朋友在那裏打開語音開黑,一玩就是一晚上,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無獨有偶,家住湛江的程先生同樣遇到了這種現象。對於互聯網從業人員來講,是再熟悉不過的一個詞匯了,它指的是,也就是用戶生成內容,即用戶原創內容。
比如我們常見的抖音快手小紅書,其實都是優秀內容平台的代表。不過在時代也有新問題,比如全民歌回應涉黃被罰。
全民歌回應涉黃被罰全民歌回應涉黃被罰的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是傳播色情低俗歌曲,其次是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等問題。前者就是典型的內容審查不嚴格導致的,最終導致一些低俗甚至違法內容被廣泛傳播。
(作者:奧蘭多包養)